大足行业资讯

大足行业资讯

NEWS CENTER

大足游泳池水处理药剂使用指南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24 浏览量:446

游泳池水处理药剂使用指南

游泳池水质管理需科学使用各类药剂,确保杀菌、絮凝、pH调节等环节协同作用。以下是常见药剂的作用原理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,帮助用户精准操作:


一、消毒药(含氯制剂)

1. 作用原理
  • 次氯酸钠(NaClO):溶于水生成次氯酸(HClO),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及酶系统,杀灭细菌、病毒。

  • 次氯酸钙(Ca(ClO)₂):缓释氯,适合长期维持余氯浓度。

2. 使用方法
  • 投加量

    • 日常维护:1~3mg/L游离余氯(根据人流调整,高峰期可增至5mg/L)。

    • 冲击处理:短时投加5~10mg/L,分解结合氯(氯胺)。

  • 投加方式

    • 干粉直接投入循环泵吸水口,或稀释后均匀泼洒。

    • 与絮凝剂间隔投加(至少30分钟),避免相互干扰。

3. 注意事项
  • pH影响:pH>7.5时氯杀菌效率下降,需同步调节pH至7.2~7.8。

  • 安全防护: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投加时佩戴口罩及手套。


20190507_1ec6c72c7d67a00d102d3f009rqvqyu7.jpg

二、絮凝药(聚合氯化铝/PAC)

1. 作用原理
  • 通过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,凝聚水中悬浮物(如毛发、皮屑)、胶体及藻类碎片,加速沉淀。

2. 使用方法
  • 投加量

    • 常规水质:5~10g/m³(按固体含量计算)。

    • 高污染期:10~15g/m³,连续投加2天。

  • 操作步骤

    1. 溶解:按1:10比例稀释(如1kg PAC兑10kg水),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
    2. 投加:通过加药泵均匀注入循环系统,停留时间≥30分钟。

    3. 排污:投加后开启底部排污阀,排出沉淀物。

3. 注意事项
  • 水质pH:PAC在pH 6.5~8.5时效果更佳,过低需先调节pH。

  • 过量风险:过量投加会导致水质浑浊,需监测浑浊度(目标≤1NTU)。


三、pH调节药(碳酸钠/盐酸)

1. 作用原理
  • 碳酸钠(苏打):提升pH,中和酸性物质(如汗液、消毒剂分解产物)。

  • 盐酸:降低pH,适用于碱度过高(如藻类代谢产物积累)。

2. 使用方法
  • 投加量计算

    • 碳酸钠:每提升0.1pH需投加1.5g/m³(例:pH 7.0→7.5需7.5g/m³)。

    • 盐酸:每降低0.1pH需投加1g/m³(例:pH 8.0→7.5需5g/m³)。

  • 操作建议

    • 小剂量分次调节,避免剧烈波动(每次调整不超过0.2pH单位)。

    • 投加后30分钟复测pH,直至达标。

3. 注意事项
  • 盐酸安全:强腐蚀性,需稀释后投加,避免接触皮肤及金属设备。

  • 碳酸钠过量:可能导致水体浑浊,需配合絮凝剂使用。


1256524a39207830.jpg

四、水质稳定剂(复合碱性调节剂)

1. 作用原理
  • 维持总碱度(TA≥80mg/L),缓冲pH波动,减少氯挥发,延长消毒剂有效期。

2. 使用方法
  • 投加量

    • 初始调节:40kg/1000m³(总碱度<100mg/L时)。

    • 日常补充:按每日消耗量(通常2~5kg/1000m³)定期投加。

  • 操作要点

    • 与pH调节剂分开投加,避免化学反应。

    • 投加后检测总碱度(目标100~120mg/L)。

3. 注意事项
  • 过量风险:总碱度>150mg/L会降低氯杀菌效率,需监测调整。


五、杀藻剂(硫酸铜/CuSO₄)

1. 作用原理
  • 破坏藻类细胞膜结构,抑制光合作用,杀灭藻类及微生物。

2. 使用方法
  • 投加量

    • 预防性投加:0.25~0.5mg/L(即1~2kg/1000m³)。

    • 爆发期处理:1~2mg/L,连续投加2天。

  • 操作建议

    • 每月投加1~2次,避免频繁使用导致铜离子积累(>1mg/L会刺激皮肤)。

    • 投加后加强刷洗池壁,清除藻类残留。

3. 注意事项
  • 铜离子检测:定期检测总铜含量(标准<0.5mg/L),超标时换水。

  • 禁忌场景:硫酸铜不可与EDTA类络合剂共用。


六、药剂协同使用流程图

plaintext复制每日循环水 → 投加絮凝剂(PAC) → 沉淀排污 → 投加消毒剂(氯) → 调节pH → 补充稳定剂  
每周/月 → 杀藻剂(硫酸铜) → 强化消毒 → 检测水质  

七、综合管理建议

  1. 水质检测频率

    • 余氯、pH:每日2次;

    • 浑浊度、总碱度:每周1次;

    • 细菌总数:每月1次。

  2. 药剂存储

    • 阴凉干燥处存放,远离火源,密封防潮。

  3. 安全操作

    • 投加时佩戴防护装备,禁止儿童接触药剂。


总结:游泳池药剂使用需遵循“适量、定时、协同”原则,结合水质检测动态调整。推荐使用自动化加药系统(如物联网控制器),减少人为误差,确保水质长期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