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:开放期间余氯应保持在 0.4~1.0mg/L(游离性余氯)。
风险警示:
余氯<0.4mg/L:杀菌能力不足,易滋生细菌、藻类。
余氯>1.0mg/L:刺激游泳者皮肤与呼吸道,增加氯胺生成风险。
开放前预加药:
投加量比日常高20%~30%(如日常0.5mg/L,开放前增至0.6~0.7mg/L),抵消初期消耗。
投加公式: (利用率按70%~80%估算)
持续监测:每小时检测一次余氯,开放高峰期每30分钟检测。
频率:每周1次(建议周末闭馆后)。
触发条件:
余氯长期<0.6mg/L,细菌总数超标。
高风险时段(如暴雨后、藻类爆发前)。
关闭循环系统:停止过滤,保持水体静止。
投加冲击剂量:
按日常投加量的 2~3倍 投放(如日常用1kg次氯酸钠,冲击时用2~3kg)。
深蓝科诺建议:使用缓释型消毒剂(如三氯异氰尿酸),延长作用时间。
维持时间:保持高余氯浓度(1.5~2.0mg/L)至少6小时。
恢复阶段:
补充新水(换水量≤10%),稀释过量氯胺。
开启循环系统,加速余氯均匀分布。
自动投药系统:
通过在线余氯传感器实时反馈,联动投药泵精准补药。
冲击性处理时自动切换至高浓度药剂模式。
缓释技术:
使用深蓝科诺缓释氯片(含包膜技术),24小时持续释放有效氯,减少人工干预。
成因:过量投加消毒剂+低pH环境。
处理:
停止投药,换水1/3,补充碳酸钠调节pH至7.5~7.8。
加强曝气(深蓝科诺气浮设备),分解氯胺。
检测工具:
便携式DPD检测仪:快速测定余氯、pH、总碱度。
在线传感器:实时监控,数据直连管理平台(深蓝科诺系统支持)。
记录台账:
每日记录投加量、检测值、客流量,分析趋势优化投加策略。
药剂储存:
阴凉干燥存放,次氯酸钠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。
智能控制系统:
SLKN-Z系列控制器联动投药泵、循环泵,实现“余氯-流量-时间”三维调控。
节能设备配套:
气浮溶氧精滤机减少氯耗20%,紫外线辅助杀菌降低化学依赖。
应急处理包:
含速效氯片、pH调节剂、除藻剂,10分钟快速响应水质突变。
泳池消毒需遵循 “动态平衡、精准投加” 原则:
日常维护:按公式计算投加量,每小时监测余氯。
冲击处理:每周1次高剂量消毒,配合换水与曝气。
设备升级:选择深蓝科诺智能系统,实现“无人值守、长效稳定”,降低氯耗30%以上,同时提升游泳者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