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质清除:
投加 高分子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,PAM),投加量0.1-0.3ppm,通过混凝作用吸附悬浮物。
使用 毛发聚集器(孔径≤3mm)拦截树叶、毛发等大颗粒杂质,防止堵塞管道。
水质检测:
测试原水pH值(建议6.8-7.2)和浊度(≤5NTU),若超标需提前用盐酸(HCl)或碳酸钠(Na₂CO₃)调节。
开启循环泵:流量设置为设计值的120%(如设计流量10m³/h,初始运行12m³/h),持续2小时以冲洗管道。
启动过滤器:砂缸过滤器反冲洗周期设为30分钟,清除预处理残留杂质。
投加消毒剂:待余氯稳定在0.3ppm后,方可允许人员入水。
过滤层检查:
砂缸滤料厚度需≥500mm,石英砂粒径0.5-1.0mm,级配误差≤5%。
硅藻土过滤器滤膜孔径≤3μm,安装前需用清水浸泡24小时消除气泡。
流量控制:
流速≤15m/h(砂缸)或≤5m/h(硅藻土),超速运行会击穿滤层。
通过阀门调节压差,确保进出水压差≤0.1MPa。
堵塞预警:
当压差>0.15MPa或流量下降30%时,立即启动反冲洗程序。
反冲洗时间:砂缸5-8分钟,硅藻土3-5分钟。
水质恶化:
若出水浊度>1NTU,需检查滤料是否板结或破损,必要时更换滤层。
无机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,PAC):
投加量0.5-1.5ppm,根据原水浊度动态调整(每增加1NTU浊度,增量0.1ppm)。
投加后需快速搅拌(≥30rpm)3分钟,静置10分钟再过滤。
有机混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,PAM):
仅限后投加,浓度0.1%-0.3%,过量会导致水体发粘。
投加前检测:pH<7.0时,先投加碳酸钠(0.5ppm)提升至7.2-7.8。
实时监测:每2小时用pH试纸或电极检测,误差范围±0.3。
泳池类型 | 推荐水温(℃) | 控制精度 |
---|---|---|
竞赛训练池 | 24-26 | ±0.5 |
儿童/休闲池 | 28-30 | ±1.0 |
室外季节性池 | 动态调节(日均波动≤2℃) | - |
热泵容量计算: 示例:50m³泳池,温差10℃,COP=5 → Q=50×10/(5×860)=0.116kW。
保温措施:
室外池覆盖 纳米气泡保温膜(热反射率≥95%),夜间水温下降≤1℃/h。
操作手册:明确设备启停顺序、报警阈值(如氯浓度超标停机)。
培训考核:员工需通过模拟故障排除测试(如反冲洗失效应急处理)。
项目 | 频率 | 标准 |
---|---|---|
过滤器反冲洗 | 每日1次 | 压差触发或定时 |
消毒剂余量检测 | 每2小时 | 0.3-0.5ppm(DPD比色法) |
pH值校准 | 每日晨检 | 7.2-7.8 |
设备巡检 | 每周1次 | 检查密封件、管路渗漏 |
氯气泄漏:
立即关闭氯瓶阀门,启动排风扇。
人员撤离至上风向,使用硫代硫酸钠(10%溶液)中和残留氯气。
水质突变:
暂停开放泳池,启动 冲击性消毒(10ppm季铵盐)。
连续循环24小时,每小时检测余氯直至达标。
系统联动测试:
模拟满负荷运行(120%流量),持续48小时验证设备稳定性。
水质验收指标:
参数 | 标准值 | 检测方法 |
---|---|---|
浊度 | ≤0.5NTU | Hach 2100Q浊度仪 |
余氯 | 0.3-0.5ppm | DPD分光光度计 |
pH值 | 7.2-7.8 | Orion Star A211pH计 |
细菌总数 | ≤100CFU/mL | 平皿计数法(GB 4789.2) |
初次操作的核心在于 “预处理→设备磨合→参数校准” 的阶梯式推进:
物理屏障先行:通过毛发聚集器和粗过滤保护精密设备。
动态平衡调控:以pH和余氯为双核心,建立实时反馈机制。
安全冗余设计:配备备用电源、应急药剂和双人复核制度。
通过科学调试与严格培训,可确保水处理系统在 3-5个循环周期 内达到稳定运行状态,为后续长期使用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