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环周期是决定设备处理能力的核心参数,指将池水全部净化过滤、消毒一次所需的时间。需根据以下因素确定:
泳池类型
比赛泳池、私人泳池、室内泳池:使用人数少且固定,污染较慢,循环周期可长(如6~12小时)。
公共泳池、水上乐园:人流量大、卫生条件复杂,需缩短周期(如4~6小时)。
儿童戏水池、温泉池:污染快,循环周期需更短(2~4小时)。
泳池参数
水面面积与容积:面积越大、容积越大,所需处理能力越高。
使用人数:人数多则污染快,需缩短周期。
气候与环境:高温、高湿地区需加快循环。
法规要求
参考当地标准(如中国《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》CJJ 122),例如:
比赛泳池:循环周期≤6小时;
公共泳池:循环周期≤4小时;
儿童池:循环周期≤2小时。
循环流量决定设备处理能力,公式为:
示例:
泳池水量50m³,循环周期6小时 → 循环流量=50/6≈8.33m³/h。
滤机类型
砂缸过滤器:适用于大流量泳池,维护简单,成本较低。
硅藻土过滤器:过滤精度高,适合比赛泳池,但维护复杂。
活性炭过滤器:辅助吸附异味和余氯,常与其他设备组合使用。
滤机型号选择
根据循环流量选择滤机处理能力(需≥循环流量)。
滤材体积需匹配泳池污染负荷(如砂缸的滤速建议20~40m³/h·㎡)。
水泵类型
离心泵:高效节能,适合大部分泳池。
潜水泵:安装灵活,适合小型泳池或临时系统。
吸水方式选择
需机房地面低于泳池水平面4.5米以上,结构复杂,成本较高。
机房地面与泳池水平面齐平或高≤1.2米,安装简便。
水泵前吸式系统(推荐):
水泵后吸式系统:
水泵功率计算
水泵扬程需覆盖水流路径(从池底到过滤设备的高度)+ 管路损失,通常为循环流量的1.5~2倍。
消毒系统
氯系消毒(次氯酸钠、三氯异氰尿酸):经济但需定期投加。
盐氯发生器:自动产氯,水质稳定。
紫外线/臭氧消毒:辅助杀菌,减少化学药剂使用。
循环管道设计
管道材质选耐腐蚀材料(如PVC、EPDM橡胶)。
主循环管道管径需满足流量要求(参考水泵流量表)。
安装条件
确保机房空间足够,预留检修通道。
过滤设备应靠近泳池,减少管道阻力。
长期维护
选择易更换滤材的设备(如砂缸比硅藻土更便捷)。
配备自动补水、pH调节系统以降低人工成本。
根据泳池类型和使用需求确定循环周期;
计算循环流量和总水量;
选择匹配的过滤设备和水泵型号;
配置消毒及辅助系统;
结合场地条件优化安装方案。
通过科学设计循环周期和设备选型,可确保泳池水质达标、运行高效且维护成本可控。